公司新聞
聯系我們
德陽寶輪制冷工程有限公司
聯系人:陳經理
聯系電話:13880399919
公司地址:德陽鐵西路30號
公司新聞
冷鏈物流如何從低效高價,到高效高價?
發布時間:2019-12-23 來源:寶輪 點擊:次
以美國、日本為例,高效率、高價值的冷鏈物流,是如何做到的?
1、建立全國性冷鏈網絡
美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著非常成熟的、全國性的冷鏈物流網絡,頭部企業也比較集中。這些冷鏈物流巨頭不僅面向全國,還面向全球市場。
如美國冷藏公司(USCS),擁有近22%的全球冷鏈物流市場份額,在美國九個州的不同地點提供地區性及全球性的分銷服務。再比如普菲斯冷庫,已在美國設計、建造、運營27座大型冷庫,并逐步在亞洲、非洲以及南美洲開展全球冷鏈倉儲服務運營。
而我國目前面向全國的冷鏈物流企業仍是鳳毛麟角。有數據顯示,我國90%的冷鏈企業是區域性的,或是以運輸為主的,行業發展很不均衡,行業集中度較低,整體呈現散亂小的狀態。
如果有全國性的、整體化的冷鏈網絡,既能夠避免冷鏈運輸過程可能發生的“斷鏈”,還能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,擴大產品的銷售半徑,讓各個區域的消費者都能享受到冷鏈的服務。
另外,我國冷鏈物流目前的產業結構較為松散、碎片化。運營分散的現狀使企業各自為政,無法形成規模效應,而今后一定會是一個淘汰小企業、資源整合的過程。
2、實現標準化運作
我們在買美國車厘子的時候,可以看到大小、口感都是差不多,因為在種植戶和采購商中間有著標準化的環節,產品從果園出來之后會進入工廠,進行預冷、分選,按照不同的克重、糖度等,分成A級、B級、C級,不同的級別賣不同價格。
但目前中國在這一塊基本上是零,也有一些企業在嘗試,但還沒有達到工業化的水平。尤其是原產地農產品,中國冷鏈的標準化程度還是非常低的。
在生產環節,只有較少部分的產地農產品加工企業,擁有專業的、標準化的果蔬采后預冷、分級、包裝生產設施,多數企業加工出來的產品包裝落后,缺少嚴格標準的果品分級,產品附加值低。整個冷鏈過程中的操作不當和流通產品的可追溯性差,造成了冷鏈流通品的高浪費和高損壞率,高達20%-30%。
在冷鏈運輸環節,行業內沒有形成“全程冷鏈”的標準化意識,時常“斷鏈”。以果蔬為例,冷鏈過程斷鏈比例高達67%,損耗量高達15%(美國的損耗量約為5%),損耗價值超過500億元,造成了巨大的浪費。
生鮮實際上是有生命的,必須在一個恒定的溫度里存儲、運輸,不能說從北京運到上海,黃河以北用常溫車、黃河以南再用冷鏈車,這是個思維誤區。事實上,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“冷”,而是“恒溫”。
3、技術改變未來
冷鏈物流是服務型產業,最終需要“技術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”。
美國的冷鏈物流公司十分注重科技投入,將冷鏈運輸的各個環節都與高科技信息系統結合,提高營運效率。例如美國冷藏公司(USCS)建立了eUSCOLD系統,客戶可隨時訪問庫存詳細情況、裝運狀態、跟蹤訂單。
美國冷鏈物流企業的巨頭C.R.England公司,為每個車輛配備全球定位系統、網絡跟蹤設備和網絡賬單功能,可按照用戶指定的準確時間送達。
冷鏈物流行業追求高技術,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食品企業的要求,尤其是以盒馬鮮生、瑞幸咖啡等為代表的新零售企業,他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,把物流和生產、采購、銷售環節打通,形成數據閉環,提供更好的服務并提升效率。
有行業人士認為,當所有食品企業的不同商品都放在倉庫里的時候,尤其To C的運營模式,每天需要高頻的出入庫,不可能靠人去管理倉庫。如何管理每天高頻的出入庫、如何管理每天的庫存、如何降低損耗,都需要IT的能力去實現。
在運輸端,消費者對體驗的要求會越來越高。比如從A地運到B地,是否能像查快遞一樣查到每個節點的位置,甚至是溫度,這是消費者希望看到的,也是需要技術去實現。
同時,像自動分揀、新材料保溫、綠色制冷、無人駕駛等技術的應用,可大幅度降低成本、提升運營效率。
在日本,勞動力十分昂貴,促成了分揀系統的普及,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在進行作業時都是采用專業的機械,大大提高了冷鏈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,降低人工分揀的錯誤率,無形之中降低成本。
4、減少“看不到的成本”,增加“看得到的價值”
實際上,冷鏈物流的可見成本只是表象,企業更應該關注那些看不到的成本。
有行業人士提出:“冷鏈物流成本主要是由兩方面構成的:一是信息不對等,有貨時車少、有車時貨少;二是相對成本高,對于低端、低附加值產品,冷鏈成本自然是較高的。”
日本專家曾提出物流成本冰山理論:物流費用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。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,人們所能看見的價格只是冰山一角,大量沉在水下的是企業內部消耗的物流費用,包括管理成本、損耗、信息不對等造成的成本等。
據悉,我國冷鏈行業冷藏車平均滿載率不足70%、冷庫平均空置率30%以上。如何管好人、車、庫,最大程度降本增效,是企業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單純的壓縮冷鏈物流成本,其實是一個偽命題。簡單地從800元一噸降到700元一噸,解決不了根本問題。更多的是需要企業從供應鏈管理層面,做到有計劃地生產、運輸、存儲和銷售,提前準備所有的物流工作,消除信息不對等,降低相對成本。
例如日本,由于需求預測機制的完善,實現了“無縫對接”,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在運輸中從未出現過有車無貨的現象,冷鏈物流信息化始終保持快速運行。
另一方面,冷鏈物流成本高,也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。就像一部IPhone的手機和一部小米的手機,發順豐快遞都是20塊錢,那請問哪個物流成本高?
食品企業在為冷鏈物流成本頭疼時,不如也反過來去看,自己的產品如何能夠做到更高的附加值。比如三只松鼠,比一般炒貨攤的單價高,是因為提升了消費者體驗,通過品牌塑造和故事性提升了附加值。
再比如冰淇淋,傳統的兩塊錢一支的雪糕如果去做冷鏈,自然會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,但鐘薛高走高端雪糕路線,核心產品不加香精、色素、防腐劑等添加劑。“全程-22℃冷鏈運輸、48h內送達”是作為高端體驗的一部分,產品的溢價足以覆蓋物流費用。
所以,當企業通過品牌故事、用戶體驗、產品升級等方式提高了自身價值,冷鏈物流的相對成本自然會降低,甚至會成為附加值的一部分。這也需要食品企業與冷鏈企業共同進行消費教育,普及冷鏈對于食品的重要性,讓消費者能看到冷鏈的價值,并愿意為之掏錢。
對于未來冷鏈的發展,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想象:
作為消費者,我們將吃到越來越多無添加的、現采現制的、健康的產品,這些產品可以來自全國甚至全球各地,還能進行個性化的定制;只要打開手機,我們就能查看商品在哪里、溫度是多少、濕度是多少,甚至還能即時看到商品的圖片或視頻。
作為食品企業,不論規模大小,我們都可以享受冷鏈的服務,產品可直接銷售給不同地區的零售終端、消費者,地方企業也將擁抱全國或全球市場;越來越多的品類也將不再受限,創新的空間進一步打開。